求子之道。人多背馳。汝欲得身體龐厚。性情賢善。福、慧、壽、三。通皆具足之子。須依我說。方可遂心。世人無子。 多娶妾媵。常服壯陽之藥。常行房事。此乃速死之道。非求子之方也。幸而得子。亦如此秕稻種之。或不出、或出、亦難成熟。
第一要斷房事。或半年,至少或百日。愈久愈好。當與婦說明。彼此均存此念。另屋居住。若無多屋。決須另床。 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。當作姊妹想。不敢起一念之邪念。待身養足後。待婦月經淨後,須天氣清明。日期吉祥。 夜一行之。必得受孕。從此永斷房事。直到生子過百日後,或可再行。婦受孕後,行一次房。胞厚一次。胎毒重一次。 且或因數宮常開。致易墮胎。此種忌諱。人多不知。縱有知者。亦不肯依。故致或不生。或不成。或孱弱短命。 不知自己不善用心。反說命不好。反將行房當常事。日日行之。不死就算大幸。
要心存慈善。利人利物。利人利物。不一定要錢。存好心。說好話。行好事。 凡無利益之心。之話、之事。均不存、不說、不行。滿腔都是太和元氣。生機勃勃。
又須至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。(就依此念)愈多愈好。早晚禮拜念若干。此外行、住、坐、臥、都好念。睡雖好念。 也要心存恭敬。宜穿衫褲、不可赤體。宜默念、不宜出聲。默念若字多難念。可去南無二字。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。 白衣咒、念也好、不念也無礙。汝如是存心、行事、念。亦令汝婦也如是存心、行事、念。及至臨產、還念。 臨產不可默念。要出聲念。旁邊照應的人。須大聲幫他念。管保了無苦痛難產之事。臨產默念不得。以用力送子出。默念或受氣病。
女人一受孕、不可生氣。生大氣則墮胎。兼以乖戾之氣、過之于子。子之性情,當成兇惡。又餧兒奶時。必須心氣和平。 若生大氣、奶則成毒。重則即死。輕則半日一日死。決無不死者。小氣毒小。雖不死、也鬚生病。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。 死的多、病的多。自己餧、雇奶母餧、都是一樣。生了大氣。萬不可餧兒奶。須當下就要放下。令心平氣和。過半天再餧。 餧時先把奶擠半茶碗,倒了。乳頭揩過、再餧、就無禍殃。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。就是一天、也餧不得。餧則不死,也須大病。 此事古今醫事、均未發明。近以閱歷,方知其禍。
女子從小,就要學柔和謙遜。後來生子。必易、必善、必不死、必不病。凡兒女小時死病。 多一半都是其母生氣之故。少一半是自己命該早死。天下古今。由毒乳所殺兒女。不知有幾恒河沙數。可不哀哉。 求子三要:第一保身節欲,以培先天、第二敦倫積德,以立福基。第三胎幼善教,以克隨流。此三要事,務期實行。再以至誠,禮念觀世音,求賜福德智慧光宗華國之子,必能所求如願,不負聖恩矣。
第二敦倫積德,以立福基者。欲生福德智慧光宗華國之子,必須敦倫盡分,孝親敬長,善待眷屬,湣恤僕使,此行之家庭者。至於鄉党親朋,俱宜和睦勸導。俾老者善教兒女,幼者善事親長。以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戒殺護生,吃素念佛,願生西方,永出苦輪。普為同人,懇切演說,令培出世之勝因,咸作守道之良民。 第三胎幼善教,以免隨流者。古昔聖人,皆由賢父母之善教而成,況凡人乎。若求子者,肯用胎教之法,其子必定賢善。
及至初開知識,即為彼說做人之道理。如孝、弟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等。及三世因果之罪福,六道輪回之轉變。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,有所冀慕。再令念佛、念觀世音,以期增福增壽,免災免難。 不許說謊話,說是非,打人罵人。不許糟踐字紙,糟踐五穀,糟踐一切東西。不許亂吃食物。不許與同裡群兒聚戲。
佛化兒重讀本: 孝親: 友愛: 敬師: 擇友: 布衣: 蔬食: 惜字: 惜谷: 惜陰: 仗義: 清廉: 知恥: 盡忠: 守信: 仁慈: 不殺生: 不偷竊: 不邪淫: 不說謊: 不抽煙: 不飲酒: 不賭博: 不奢侈: 不傲慢: 不嫉妒: 不偏見: 不遷怒: 不恥問: 要知欲火傷胎,必致污濁凝積。且兒身白濁、痘毒、瘡疾,醫治難痊,俱因父母不慎也。此初受胎一大關系也。果識得受胎,與臨產之關係,則凡有所生,自無墮胎及難產等患。而所生兒女咸皆資質龐厚,性情溫良。既少痘疹等毒,又複長壽康健。人果預知此義,則必致身心安樂,子孫賢善,丕振家聲,有益社會。所謂治病于未病之先,即含致治于未亂,保邦于未危種種勝益。 產前若至臨產,不可默念。以臨產用力送子出,若閉口念,必受氣窒之病。產婦自念,家屬皆為助念,決定不會難產,亦無產後各種危險。果能如此謹身、口、意,虔念觀音,俾胎兒稟此淳善正氣,則其生也,定非凡品。 |
此文章引用:http://hi.baidu.com/%B0%A2%B1%C8%BC%D7%B5%B1%B8%C2/blog/item/0bcd3af5a23713e47709d773.html